体艺项目委外培养培训服务采购询价公告
福州建筑工程职业中专学校
体艺项目委外培养培训服务采购询价公告
一、清单内容及明细
1、清单内容明细及要求详见附件1。 二、建设预算价约 38万元。
三、资质条件(报名时提交 ,需加盖单位公章)
1.法人身份证复印件或法人委托书原件复印件一份2.具有上述经营许可的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一份
四、 公示时间:2025 年 2月 8 日—2月 13 日
五、报名单位提交文件要求
1.报名截止时间:2025年 2 月 13日上午 08:30。拒收超过报名时间送达的比价文件。
2.询价文件具体要求:
( 1)按照本项目提供的清单内容进行明细报价
(2)纸质材料装订成册,并加盖单位公章。
(3)报价文件与资质文件分别密封。提交的文件需同时提供电子文档(U 盘)。(4)所有递交文件都必须在封袋骑缝处以显著标志密封,并加盖公司公章和法 定代表人或其代理人印章。询价文件应有显著密封标志并无明显拆封痕迹,否则没标文件将被拒绝 ,并原封退还。
六、报名地点:
学校三部 10 层总务处。
七、采购人:
福州建筑工程职业中专学校
地址:福州市仓山科技园双湖三路9号联系人 :陈老师 13599035156
福州建筑工程职业中专学校 2025 年2 月 8日
附件1:
体艺项目委外培养培训服务方案
为进一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《国家中长期 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(2010--2020)》关于“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 养的教育体系”的要求,贯彻执行大力推进“五育并举”,推进美育 和教育深度融合,根据学校实际情况,建议同时成立一系列艺体社团,具体项目服务如下:
一、服务内容:
社团服务艺术和体育两部分组成,其中包含合唱团与民族打击乐团 ,啦啦操社团以及武术操社团,拟提供以下服务:
1、负责提供专业师资团队和专业发展意见,对社团建设提供整体长期规划包括:培养方向、预期效果以及教学体系方案等。
2、为乐团建设做好各项工作(包含挑选学生、制作项目发展方案等)。
3、完善的教学系统;统一教材;专业老师资质、人员配置情况;培训内容系统的考核。
4、负责社团训练的具体性事务(培训、学生管理、家长沟通)。
( 1)训练效果附本机构相关参照培训视频素材。
(2)每个项目配备一名管理老师(同专业老师共同出席),作 为和学校沟通的桥梁,负责专业课、排练课的通知,对学生的出勤率 的了解及家长的沟通,上课教室的安排,与学校的沟通等行政性事务。
5、提供必要的交流与实践活动,如艺术展演、音乐会等 ,让社团成员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,同时也能够提升他们的舞台表现力和自信心。
6、不定期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来举办讲座或研讨会,让社团成员了 解最新的学术动态和理论研究成果,提升他们的基础素养和创作灵感。
二、具体教学方案及教学计划
1、合唱团
一、 训练目标
1. 提升团员的音乐素养,包括音准、节奏感、音色控制等方面
的能力。
2. 培养团员的团队协作精神,使其能够默契配合,共同完成高
质量的合唱作品。
3. 通过系统的训练,让合唱团能够在各类比赛和演出中展现出
良好的艺术水准和精神风貌。
二、 训练对象
[具体年级]热爱音乐、有一定声乐基础或对合唱有浓厚兴趣的中学生
三、 训练时间与地点
1. 时间 :每周[X]次,每次[时长](例如:每周二、 周四下午 4
点 -6 点)
2. 地点 :学校音乐教室或排练厅
四、 训练内容与安排
第一阶段( 第 1- 4 周): 基础巩固与团队建设
发声训练:
呼吸练习:通过腹式呼吸法,让团员感受气息的支撑,如平躺感受腹部随呼吸起伏,站立时双手叉腰感受吸气时腹部膨胀、呼气时腹部收缩,进行慢吸慢呼、快吸慢呼等练习,每次 10- 15 分钟。
共鸣练习:讲解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的原理,引导团员通 过打哈欠的前期动作找到头腔共鸣的感觉,用低沉的“嗯”音感受胸腔共鸣,每个共鸣练习5- 8 分钟。
音准训练:
构唱简单旋律:从单音开始,如do、re、mi、fa、sol、la、si,逐渐过渡到简单的音程(如三度、五度、八度)和旋律片段,使用钢琴辅助,让团员跟琴唱准音高,每天10- 15 分钟。
节奏训练:
基本节奏型练习:通过拍手、跺脚等方式,让团员熟悉常见节奏型(如XX、X- X、XXXX 等),然后结合简单的 节奏谱进行练习,可分组进行节奏接龙游戏,增强趣味性和参与度,每次 10- 12 分钟。
团队建设活动:
开展破冰游戏,增进团员之间的了解与信任;介绍合唱团的历史、荣誉以及训练目标和要求,培养团员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。
第二阶段( 第 5- 8 周):曲目初步学习与分声部训练
曲目选择与分析:
根据团员的实际水平,选择一首具有一定难度但适合中学
生演唱的合唱曲目(如《萱草花》《同一首歌》等)。对曲
目的节奏、旋律、歌词、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,让团员对作品有初步的整体认知。
分声部训练:
根据团员的音色和音域,将团员分为高声部和低声部。先
由老师分别教授两个声部的旋律和歌词,注意纠正每个团员的音准、节奏和咬字发音问题,每个声部单独训练 15- 20 分钟,然后进行合声部练习,让团员逐渐适应多声 部的合唱效果,每次合声部练习 10- 15 分钟。
第三阶段( 第 9- 12 周 ):整体磨合与细节处理
整体合唱训练:
将两个声部合在一起进行完整的合唱训练,注重声部之间的平衡与和谐,强调合唱的整体性。通过反复练习,让团员熟悉作品的速度、力度变化和情感起伏,每次整体合唱训练20- 25 分钟。
细节处理:
针对作品中的难点部分(如高音区的弱起、长音的保持等),进行重点突破和精细打磨。同时,注重合唱的音色统一和 情感表达的真实性,引导团员根据歌词内容和音乐风格,运用合适的演唱技巧来诠释作品,每次细节处理训练10 -12 分钟。
第四阶段( 第 13- 16 周 ):表演提升与舞台实践
舞台表演训练:
加入舞台表演元素,如队形编排、肢体动作设计等。根据
作品的情感和风格,设计简单而富有表现力的队形和动作,让团员在演唱的同时能够通过肢体语言更好地传达作品
的内涵,每次舞台表演训练 15 - 20 分钟。
模拟演出与反馈:
在学校内或其他合适的场地进行模拟演出,邀请老师、同 学和其他专业人士观看并给予反馈意见。根据反馈意见,对合唱的各个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进,提高演出质量,每次 模拟演出后进行总结和调整的时间为 10 - 15 分钟。
第五阶段( 第 17- 20 周 ):强化巩固与展示准备
强化训练:
针对之前训练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,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,进一步巩固团员的演唱水平和表演能力,使整个合唱团达到最佳的演出状态,每天强化训练时间为30- 40 分钟。
展示准备:
确定最终的演出曲目和表演形式,进行最后的彩排和细节完善。准备好演出所需的服装、道具等物品,确保在正式演出时能够完美呈现,展示准备阶段贯穿整个最后一周的训练时间。
五、 训练方法
1. 示范法:老师通过亲自示范正确的发声、演唱技巧和表演动
作,让团员直观地学习和模仿。
2. 讲解法: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团员讲解音乐理论知识、作品
背景和演唱要求,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现作品。
3. 练习法: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团员进行发声、音准、节奏等各项基本功练习,以及分声部和整体合唱的排练,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演唱水平。
4. 对比法 :在训练过程中,播放优秀的合唱作品录音或视频,让团员进行对比学习,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,明确努力的方向。
六、 评估方式
1. 日常表现评估:观察团员在每次训练中的出勤情况、参与度、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等,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反馈,记录 在团员的个人训练档案中。
2. 阶段性测试评估:在每个训练阶段结束后,进行音准、节奏、发声等方面的测试,了解团员在该阶段的学习成果和进步情 况,以便调整后续的训练计划。
3. 演出评估:根据合唱团在正式演出中的表现,包括音准、节奏、音色、情感表达、团队协作、舞台表演等方面,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估,总结经验教训,为今后的训练提供参考。
2、啦啦操社团
一、 训练目标
1. 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态、节奏感和协调性,提高身体素质。
2. 掌握啦啦操的基本动作、难度动作和舞蹈配合,能够熟练完
成整套动作。
3.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,培养团队精神。
4. 通过训练和表演,展现中学生的活力与风采,提升自信心。
二、 训练对象
[具体年级]对啦啦操感兴趣的中学生
三、 训练时间与地点
1. 时间:每周[X]次,每次[时长](例如:周一至周五下午 4 点
-5 点)
2. 地点 :学校体育馆或操场
四、 训练内容与安排
第一阶段( 第 1- 2 周 ):基础身体训练与啦啦操入门
身体姿态训练:
站姿练习:双脚并拢,脚尖向前,膝盖伸直,收腹挺胸,眼睛平视前方,保持良好体态站立 10分钟,纠正弯腰 驼背等不良习惯。
坐姿练习:坐在椅子上,挺直腰背,双手自然放在大腿上,保持端正坐姿5分钟,培养正确坐姿习惯。
柔韧性训练:
头部运动:低头、抬头、左右转头、点头、仰头等动作,每个动作重复4次,活动颈部关节。
肩部运动:耸肩、绕肩等动作,每个动作重复4次,放松肩部肌肉。
扩胸运动:双手握拳放在胸前,向后扩胸,然后放松,重
8次,拉伸胸部肌肉。
体转运动:双手向上伸直合十,向左或向右侧转体,感受腰部两侧的拉伸,每侧各转4次。
腿部运动:坐姿体前屈,双手尽量去触摸脚尖,保持 10- 15秒,重复 3次;横叉与竖叉练习,逐渐增强腿部柔韧性。
手腕踝关节运动:双手十指交叉握拳,转动手腕;双脚与
肩同宽,转动脚踝,每个动作顺时针和逆时针各转4 圈。节奏感训练:
节拍练习:通过拍手、跺脚等方式,让学生感受不同节奏型(如2/4拍、3/4拍、4/4拍),提高节奏感。
音乐感知: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(如欢快的啦啦操音乐、抒情音乐等),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,培养对音 乐的理解和表现力。
啦啦操基本动作教学:
介绍啦啦操的起源、发展和特点,激发学生兴趣。
教授啦啦操的基本手位(如胜利手势、加油手势等)、步 伐(如并步、交叉步、跳跃等)和简单的舞蹈动作组合,每个动作进行分解示范和练习,每天学习2- 3 个新动作。
第二阶段( 第 3- 6 周): 技术提升与组合训练
难度动作训练:
跳跃类动作:如小跳、中跳、大跳等,注重起跳和落地的缓冲,保护膝盖。每个动作练习 10- 15 次。
转体类动作:如平转、芭蕾旋转等,强调重心稳定和身体姿态优美。每个动作练习8- 12 次。
翻腾类动作(可选):如前滚翻、后滚翻等,根据学生实 际情况选择是否进行此类难度动作训练,确保学生安全。
若进行,需在专业指导下练习,每个动作练习5- 8 次。舞蹈组合训练:
将之前学习的啦啦操基本动作和难度动作进行组合编排,
形成一套完整的舞蹈套路。分段进行教学和练习,先从单
个段落入手,逐渐串联成整套动作。每天练习整套动作3
-5 遍。
注重动作之间的衔接流畅性和节奏感把握,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整体协调性。
第三阶段( 第 7- 10 周): 团队协作与表现力训练
队形编排与变化训练:
根据啦啦操的特点和表演需求,设计多种队形(如直线排、圆形、三角形、梯形等),并教授学生如何快速、整齐地 进行队形变换。每个队形变换练习 10- 15 次。
在队形变换过程中,强调学生之间的配合和默契,保持动
作整齐一致。 表情与表现力训练:
引导学生根据音乐和动作的情感表达,展现出相应的表情和神态。如欢快的音乐表现出笑容和活力,抒情的音乐表现出柔和与深情。通过镜子练习和模拟表演,不断纠正和提高学生的表情管理能力。
团队配合训练:
进行小组合作练习,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,每组4- 6 人,互相观察和纠正动作,培养团队合作意识。小组之间进行 竞赛和展示,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积极性。
第四阶段( 第 11- 12 周 ):巩固提高与展示准备
整套动作优化训练:
对整套啦啦操动作进行全面回顾和优化,针对存在的问题(如动作不规范、节奏不准确、队形变换不流畅等)进行集中纠正和改进。每天练习整套动作5- 7 遍。
舞台表演训练:
结合表演场地和实际演出情况,进行舞台适应性训练。包 括上场、退场的位置和方式,以及在舞台上的空间利用和 表演区域划分。同时,加入舞台道具(如彩球、花环等)的使用练习,增强表演效果。
邀请其他班级或老师观看模拟表演,收集反馈意见,进一步完善表演细节。
心理辅导与动员:
在临近表演前,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,缓解紧张情绪,增强自信心。鼓励学生发挥出最佳水平,展现团队风采。
五、 训练方法
1. 示范法:教练亲自示范每个动作的标准姿势和要领,让学生
直观地学习和模仿。
2. 讲解法: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动作的重点、难点和容易出
现的问题,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。
3. 分解练习法:将复杂的动作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部分,逐步
进行练习,最后再串联成完整动作。
4. 游戏竞赛法:通过游戏和竞赛的方式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
和竞争意识,提高训练效果。例如,分组比赛哪个小组的动作更规范、更整齐。
5. 视频教学法:播放优秀的啦啦操视频资料,让学生观看学习
他人的表演技巧和风格,拓宽视野。
六、 评估方式
1. 日常表现评估:观察学生在每次训练中的出勤情况、学习态
度、参与度和团队协作精神等,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反馈。
2. 技术评估:定期对学生的啦啦操技术水平进行测试,包括基本动作的准确性、难度动作的完成质量、舞蹈组合的流畅性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估。
3. 表演评估:在学校组织的活动或其他场合进行啦啦操表演后,根据观众反响、整体效果、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, 总结经验教训,为今后的训练提供参考。
3、民族打击乐团
一、 训练目标
1. 让学生了解民族打击乐的基本知识和文化背景,感受其独特
的艺术魅力。
2. 掌握多种民族打击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和技巧,如鼓、锣、
镲等。
3.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、听觉敏锐度和音乐表现力,提高团队协
作能力。
4. 能够熟练演奏一定数量的民族打击乐曲目,具备进行简单表
演的能力。
二、 训练对象
[具体年级]对民族打击乐感兴趣的中学生
三、 训练时间与地点
1. 时间:每周[X]次,每次[时长](例如:周三和周五下午 3 点
-5 点)
2. 地点:学校音乐教室或专门的打击乐排练室
四、 训练内容与安排
第一阶段( 第 1- 3 周 ):基础知识与乐器认知
民族打击乐文化介绍:
通过图片、视频、讲座等形式,向学生介绍民族打击乐的历史渊源、发展历程、地域特色以及在不同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,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。
乐器分类与特点讲解:
展示常见的民族打击乐器,如堂鼓、腰鼓、手鼓、锣、云 锣、镲、木鱼等,详细介绍每种乐器的构造、发声原理、音色特点和演奏方式,让学生对各种乐器有初步的认识和 了解。
基本节奏训练:
运用节拍器和简单的节奏型练习,如2/4拍的XX |XX
XX|、3/4拍的X- X |XX- |等,让学生通过拍手、跺脚、
敲击桌面等方式感受不同节奏的特点和韵律,培养节奏感。
第二阶段( 第 4- 7 周): 单一乐器基础技巧训练
鼓类乐器训练:
以堂鼓为例,教授学生正确的持鼓棒姿势、击鼓方法(如单击、双击、滚奏等)和基本节奏型练习。学生分组进行练习,每组配备一个堂鼓,教练进行个别指导和纠正,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击鼓技巧,每天练习时间不少于30分钟。
逐渐引入其他鼓类乐器,如腰鼓、手鼓等,让学生熟悉不
同鼓类乐器的演奏特点和技巧差异,并进行相应的练习。锣类乐器训练:
教授学生锣的持锣方法、敲击部位(如锣边、锣心)和不同的敲击手法(如轻敲、重敲、闷音等),通过练习简单的节奏型,如X- -|- X -|、XXXX|XX XX |等,让学生感受
锣的音色变化和节奏把握,每组学生轮流进行练习,每人
练习时间约20分钟。镲类乐器训练:
讲解镲的持镲姿势、开合方式和演奏技巧,如轻擦、重擦、 碎音等。学生进行单独练习,掌握不同演奏技巧所产生的 不同音效,同时通过与其他乐器的配合练习,如与鼓、锣 一起演奏简单的节奏组合,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。
第三阶段( 第 8- 12 周 ):多种乐器合奏训练
简单合奏曲目练习:
选择一些简单的民族打击乐合奏曲目,如《金蛇狂舞》(简
化版)、《喜庆锣鼓》等,将学生分成不同的乐器小组,分别进行各自乐器部分的练习,然后逐步进行合奏练习。在合奏过程中,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,让学生学会根据其他乐器的节奏和音色调整自己的演奏,达到整体音响效果的和谐统一。
针对合奏中出现的问题,如节奏不准确、音色不协调、音量不平衡等,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纠正,不断提高合奏质量。
表现力培养:
引导学生在掌握演奏技巧的基础上,注重音乐表现力的塑造。通过讲解乐曲的情感内涵、风格特点和演奏要求,让
学生理解如何运用不同的演奏手法和力度变化来表达音 乐的情感,使演奏更具感染力。例如,在演奏欢快的乐曲 时,强调节奏的明快和音色的明亮;在演奏抒情的乐曲时,注重力度的轻柔和节奏的舒缓。
第四阶段( 第 13- 16 周 ):曲目精进与表演准备
复杂曲目挑战:
选择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民族打击乐曲目,如《十面埋伏》
(部分章节)、《将军令》等,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和研究,突破技术难点,如复杂的节奏型、快速的演奏段落、多种 乐器的协同配合等。通过反复练习和磨合,使学生能够较 为熟练地演奏这些复杂曲目。
舞台表演训练:
结合学校活动或演出需求,进行舞台表演方面的训练。包 括上台、退场的位置和顺序,舞台上的站位和队形变化,以及与观众的互动交流等方面。同时,对表演的整体效果 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,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表演中发挥出 最佳水平,展现出民族打击乐的独特魅力。
模拟演出与反馈:
组织内部模拟演出,邀请学校其他班级的同学、老师和家 长观看,并收集他们的反馈意见。根据反馈意见,对表演 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,提高表演质量和观众满意度。
五、 训练方法
1. 示范教学法:教练亲自示范各种乐器的正确演奏方法和技巧,
让学生直观地学习和模仿。
2. 分解练习法:将复杂的节奏型和曲目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部
分,逐步进行练习,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。
3. 游戏竞赛法:通过节奏游戏、乐器演奏比赛等方式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,提高训练效果。例如,分组进行节奏模仿比赛,看哪个组的节奏感更准确、更整齐。
4. 合作学习法:在合奏训练中,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倾听、相互配合,共同解决演奏中出现的问题,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。
5.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:利用音频、视频资料,让学生欣赏优秀的民族打击乐作品和演奏家的表演,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,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。
六、 评估方式
1. 日常表现评估:观察学生在每次训练中的出勤情况、学习态
度、参与度和团队协作精神等,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反馈。
2. 技术评估:定期对学生的乐器演奏技术水平进行测试,包括
节奏准确性、演奏技巧熟练程度、音色控制等方面进行量化
评估。
3. 表演评估:在学校组织的演出活动或其他场合进行实践表演后,根据观众反响、整体效果、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,总结经验教训,为今后的训练提供参考。
4、武术操社团
为了贯彻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《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
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》(体发【2020】1号)精神,深化校企合作,促进体教融合,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,促进青少 年健康成长、锤炼意志、健全人格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,进而助力推动国防教育青少年武术训练方案。
一、训练目标
本武术训练方案旨在通过系统、科学的训练,提升学员的武术技能水平 ,增强体质,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良好的武德修养。
具体目标包括:
技能提升:掌握基础拳法、腿法、身法、步法等武术技巧,并能流畅组合运用。
体能强化:提高力量、速度、耐力、柔韧性和协调性,为高级武术技巧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。
武德培养:树立正确的武术观念 ,尊重师长,团结同门 ,培养谦逊、
自律、 勇敢的品质。
实战应用:在模拟对抗中灵活运用所学技巧,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实战应对能力。
二、训练对象
中学学校学员(本方训练案适用于初学者至有一定基础的武术爱好者,身体健康 ,无严重运动禁忌)。
三、训练周期与时间安排 训练周期:
为期 3个月、约 50课时 ,分为基础训练阶段(前1.5 个月)和提高 深化阶段(后1.5 个月)。
时间安排:
每周训练 3天 ,每天 1.5小时 ,具体时间为周一/周三/周五, 下午4:30-6:00。
四、训练内容
1.基础训练阶段(第 1.5个月)
热身运动:跑步、拉伸、关节活动,确保身体充分预热,预防运动伤害。
基本功练习:
拳法 :直拳、勾拳、摆拳等基本拳法的正确姿势与发力技巧。腿法 :前踢、侧踢、后旋踢等腿法的标准动作与力量控制。
身法与步法 :闪躲、跳跃、移动步法等灵活性与协调性训练。
体能训练:俯卧撑、仰卧起坐、深蹲跳等力量训练,以及耐力跑、柔
韧性拉伸。
武德教育:讲解武术历史、 武德规范,培养尊重与纪律。
2.提高深化阶段(第 1.5个月)
组合技法:将基础拳法、腿法、身法、步法组合成连贯的套路,提高实战应用能力。
对抗训练:模拟实战场景,进行一对一或小组对抗练习,增强反应速度和战术意识。
专项体能训练:根据学员体能短板,设计针对性训练计划,如爆发力提升、 耐力加强。
武器训练(可选):根据学员兴趣, 引入刀、剑、棍等武术器械的基本使用与技巧。
心理调适:教授压力管理、情绪控制方法,培养冷静应对挑战的心态。
五、评估与反馈
定期考核:每月进行一次技能与体能测试,评估学员进步情况,及时调整训练计划。
个人日志:鼓励学员记录每日训练感受与收获,促进自我反思与成长。教练反馈:教练团队定期召开会议,分析学员表现,提供个性化指导 建议。
六、 安全措施
专业指导:所有训练均在专业教练指导下进行,确保动作规范,避免伤害。
防护装备:对抗训练时佩戴护具,减少受伤风险。
急救知识:教练需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,训练场地配备急救箱。
七、总结与展望
通过本训练方案的实施,预期学员不仅能在武术技能上取得显著提升,还能在身心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。未来,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元化的 训练方法,引入现代科技技术,如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实战场景,进一 步提升训练效果,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武术人才。
三、服务预算
项目 | 课时 | 单价 | 小计 | 总价 | |
合唱 团 | 专家指导 | 20 | |||
日常分排 | 40 | ||||
打击乐伴奏 | 10 | ||||
钢琴伴奏 | 40 | ||||
合唱团原创制谱(总谱、 分谱) | |||||
合唱总谱版权购买 | |||||
啦啦 操 | 日常训练 | 100 | |||
托举保护 | 60 | ||||
赛前指导 | 30 | ||||
音乐服务 | |||||
民族 打击 乐团 | 排练指导 | 100 | |||
节目编排 |
20 | ||||
武术 操 | 标准教练 | 500 | |||
标准助教 | 500 | ||||
总计 | |||||
备注 :每课时 45 分钟 |